一日与三五好友闲聊,无意间又聊起了中国当代艺术界著名的抄袭事件。
诗人老葛不无遗憾地说,"也该着这位老兄倒霉,他为什么不是画中国画的呢,画中国画也许就没事了,因为中国画已经抄袭了1000年了。"
话音落下,在座的朋友面面相觑,神情错愕。
《芥子园画谱》竹的画法
老葛接着说:"不是吗?一个梅兰竹菊,今人抄前人,前人抄古人,你抄我,我抄你,还自己抄自己。一千年了,我也没看出什么不同,完全是一个套路。更可笑的是,都编成技法口诀了。什么‘一笔长,两笔短,三笔破凤眼’,都成套路了,这不是抄袭是什么?"
明 文徵明 仿王蒙山水图 纸本水墨
133.9cm×35.7cm 台北故宫藏
清 王原祁 仿倪瓒山水图 纸本水墨
64.3cm×42cm 台北故宫藏
老葛的话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我们画中国画的人。但细想,话虽难听,却也令人思考。有人说,这是中国画特有的传承方式,在许多古典绘画中不是总有"仿某某笔意"的款识吗?尤其明中期以来的绘画作品中,常有"仿某某笔意"的落款。一时师古之风盛行,如沈周有《仿董巨山水图轴》、文徵明有《仿王蒙山水图轴》,还有清初画坛以仿古起家的"四王" ,仿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吴镇等,近现代张大千仿石涛更是路人皆知,随便翻翻中国古代画集,这种例子太多了。
张大千 舟中望山图 纸本设色
136cm×71cm 1932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这也许就是中国画的继承方式,向前人学习,向古人学习,那是中国画的精神源头。学习继承不是简单移摹,"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句话都说烂了,但中国画1000多年来的历程,创新动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艺术不是手艺活,手艺重传承,父亲传儿子,儿子传孙子,代代相传,技艺日趋精湛。艺术重创造,重在前人基础上的再创造。艺术除去手头功夫外,还要有思想,通过画笔建立你的价值判断,建立你的文化立场。因此,艺术与精神阅历、情感经历有关,艺术求精神深刻,手艺只需技术精湛。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 纸本设色
26.3cm×25.5×2cm 故宫博物院藏
当代中国画创作有一支重要的传统之源,那就是文人画。文人画好不好?太好了!其高贵的精神品质,独有的完备的语言体系,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是东方艺术的典范。但无论如何,文人画是历史的高峰,犹如唐诗宋词,是一个今人再也无法企及的历史高峰。
清 吴历 仿吴镇山水图 纸本设色
199.2cm×106.1cm 台北故宫藏
诗人老葛说,今天的诗歌界几乎没有作格律诗的了,都是白话自由体的现代诗,他们戏称今天的格律诗为老干部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有待考证,但诗歌界的票友多半写格律诗倒是事实。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说不清,但有一种现象倒是令人品咂,那就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多半是可以玩票的,诗歌有票友,戏曲有票友,书画艺术也有一大堆的票友。之所以可以玩票,这和中国传统艺术语言高度程式化有关。你只要乖乖地按照程式规范做,很快就可以做的有模有样了。画兰草按照"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口诀做,很快就能上手。但程式化是艺术创作的死结,突破既定程式,探索新的个性化的语言方式,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功课。这也许是当代许多诗人不再写格律诗的原因。当然,求新不是为新而新,新的语言样式的建立,离不开传统的积累,更离不开鲜活的生活体验。古人绘画语言的形成,也是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生活的结果。
诗人老葛说当代诗歌有一种老干部体,仔细想来,当代中国画好像也有一种老干部体。
张江舟
Zhang Jiangzhou
水墨艺术家
Ink Artist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Zhang Jiangzhou, a member of the Assembly of Fellows and artist at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Painting, is also a doctoral supervisor & master‘s advisor, honorary member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Arts, council’s member and Chinese Painting Art Committee‘s member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Executive Council’s member of Chinese Painting Society, outstanding Chinese cultural and artistic expert recognized both by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 Touris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ceiving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 gran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